因為我都過預產期幾日,都要為27號可能入院催生做些準備..我就上網搵左些有關引產同催生的資料...同大家分享下:



引產,英文是Induction,意思是在自然的產程產生前,引發產兆


催生, 英文則是Augmentation,本身就是強化的意思,也就是說產兆已經自己發生,但是其強度不足以推動產程,因此予以加強

 


 
引産”叫做“導産”。指用人工方法促使産婦分娩。醫生可以給産婦靜脉注入催産素,有時以此結合羊膜破裂法來催生。催産素是分娩過程中人體自然産生的激素,會引起子宮收縮。一般而言,醫生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予引産,例如預産期已過去很久;孕婦有糖尿病之類的高危疾患,使胎兒受到壓迫;羊膜提早破裂,胎兒有感染的危險。如果采用引産方法不奏效,産科醫生會施行剖腹産術,取出嬰兒。

************************************************************************
孕婦們在產檢的過程中,聽到催生或引產往往都有一些莫名的恐懼,不只是孕婦自己,有時家中的長輩甚至表明絕對不接受催生,筆者在照顧孕婦時也常常遭遇這個困擾。究竟催生和引產是什麼?有何危險?又有何必要性呢?為什麼大家那麼怕它?今天就來分析這些盲點,解開各位不必要的心結。

引產≠催生

首先,我們要知道引產和催生是不同的,兩者之間有根本上的差異!然而其中細微的部分,有時連醫護人員也常常混淆。從英文原文和定義上來說,所謂引產,英文是Induction,意思是在自然的產程產生前,引發產兆催生的英文則是Augmentation,本身就是強化的意思,也就是說產兆已經自己發生,但是其強度不足以推動產程,因此予以加強。這樣去看,其間的差別就很明顯了--引產是以主動的、積極的作為來介入,而催生是被動的、不得已而為之的應變。

同樣用兩個簡單的英文來解釋:引產就像“Excuse me!”,而催生就像“I am sorry!”,這樣大致就把「引產」和「催生」界定清楚了。 那麼為何大家都把這兩件事混為一談呢?因為所用的藥物類似,甚至可以是相同的,而結果也都是要幫寶寶生出來,所以就算是不區分也沒有什麼關係。而且其實大家所說的催生絕大部份都是引產呢!筆者還發現「引產」的台語還真不知怎麼念,無怪乎大家都說「催生」了。所以下文所述也不再刻意區分。


產婦不願意引產的三個迷思

1. 引產違反自然原則?
談到大家不願意接受引產的理由,第一個往往就是「崇尚自然」,認為引產是不自然的方式。要解釋這個,就要從引產的理論基礎說起。
近代產科之所以發展出引產的觀念,主要就是由於產科學的進步以及超音波的發展。
由於產科學的進步,我們知道某些情況可能會對胎兒有危險,胎兒離開母體較留在母體內更為有利;而超音波的進步,更讓我們能精確評估胎兒的狀況,使得前者的判斷有根據。
【其實引產的目的,就是在考量到孕婦希望自然生產的意願之下,兼顧到母體和胎兒的安全。】
【因為想要自然而不願引產,結果可能會導致更不自然】

2. 引產會比較痛?
【安全情況下,痛得密、痛得強,產程就快】
【心理作用佔很大因素】

3. 引產會傷到小孩?
【專業監控得宜,引產催生的風險其實和自然待產一樣】

引產的痛都痛了,最後還是剖腹?聽聽醫生怎麼說…… 認識醫生所使用的引產藥物

找一位好醫師很重要!
以上所談論的,希望能對大家心中的疑惑有些幫助。然而近年來由於醫療環境丕變,醫師動輒得咎,不少醫師已經傾向於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不大願意主動去勸病人引產了。無論如何,還是一句老話--找到一位口碑好、您信得過、且願意和您溝通討論的好醫師,和他(她)好好地商量,這樣大概就不會錯了!
*************************************************************************
引産是指爲了母體和胎兒的安全,以人爲的方法誘發子宮收縮,促使孕婦分娩的方法。有人把引産比喻爲“强扭瓜” ,誤認爲引産比正常分娩痛苦大。

  正常分娩是由于陣發性子宮收縮促使子宮頸口逐漸擴張和胎兒下降。由于子宮的收縮,引起子宮肌肉間缺血和神經未稍受壓,因此引起分娩時的腹疼。子宮頸成熟越好(宮頸變軟,頸管消失等),越容易開大,所需分娩時間越短,産婦的痛苦就越小,足月妊娠或過期妊娠者,子宮頸多已接近成熟,另外,所用的引産方法如乙胡酚、催産素、人工剝膜等,除了能誘發宮縮外,都還有,促進宮縮成熟的作用。而自然發動的宮縮或人工誘發的宮縮對産婦來說感覺是一樣的。對于一些妊娠不足月,因某些原因需要終止妊娠而引産者,雖然宮頸不成熟,難以擴張,但由于各種引産藥物的促宮頸成熟作用,再加胎兒比較小,所受阻力也小,因此所需的分娩力量和時間,也不會比正常分娩要大、時間要長,甚至還要更快一些。也就是說,只要引産方法得當,無論是足月妊娠、過期妊娠還是不足月妊娠的引産,都不存在比正常分娩痛苦大的問題



關於催生 —
通常超過預產期一週後醫師會建議孕婦接受催生


一般來說,預產期前後二週都是正常的生產時間,不過,醫師表示,通常超過預產期一週後,為了預防胎兒太大或是胎盤鈣化羊水太少等情形,醫師即會建議媽媽考慮接受催生。或是醫師在產檢的過程中,發現胎兒已經太大、生長遲滯、妊娠毒血症等問題,只要孕期超過33週,醫師也可能為了胎兒安全而要求媽媽催生另外如果在待產過程中,子宮收縮不規則,效果不佳,醫師也會幫媽媽增加適量催生藥物,以幫助子宮收縮,或是已經破水超過24小時,為了怕感染,也會進行催生
有時候因為產婦個人時間安排想提前生產只要懷孕達37週經檢查確定胎兒夠成熟
醫師多可配合為產婦進行催生。

催生的方法

醫師表示如果子宮頸尚未軟化
會先使用前列素栓劑使之軟化再將催生藥物利用吃藥或打針的方式來幫產婦做催生而催生後並不是馬上就會生了有時可能經過幾個小時會出現生產徵兆也有可能經過2-3天才會生產。另外醫師表示最好要求產婦全程在醫院及醫師監控中進行催生以確保安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浩炘网 的頭像
    浩炘网

    浩炘的部落格

    浩炘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